大张烙馍村:一动不如一静,把战略风险消灭在摇篮里

 

写作一场战斗。

每一篇文章,我都要把我们对一个项目的深度思考,尽可能地描述出来,其难度有诸多层次,我知道我懂和我把我懂的讲出来,是第一层把我懂的讲出来,还要让各位读者看懂,有所收益,是第二层让各位读者不仅看了有所收益,还能带动读者进入对自己事业的深入思考状态,这是第三层再往后,一篇文章还有诸如传于后世、千古文章、创建新境界等等层次。

刘天名可能做不到后面的层次,那是我向往的,但前三个层次,那是我追求的。

今天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我们服务的客户,大张烙馍村,徐州本地菜的第一名。

有一点是肯定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张,并不是多年前的大张;今天我们看到的张总,也不是多年前的张总。

多年的大张,不叫大张,叫苏锦一号

多年的张总,不懂定位,曾经因为我们提出要改名字在会议室拍案而起,让我们目瞪口呆。

但是,张总和大张,都在不断迭代。

 

现在流行一句话,老板的认知,就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这句话我认同,放到大张的这个具体的企业上,我认为,大张的崛起,是从张总思维的突破开始的。

 

我对张总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经常说三句话:

 

1、观念一变,市场一片;

2、再一个错误的方向上狂奔,跑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还不如不跑;

3、我们找战略定位老师,是为了买保险,不是为了具体做什么。

 

张总说出了一个最高决策者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

1、改变观念,适应市场;

2、找准方向,顺势而为;

3、善用外脑,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一、合作缘起

 

老板们都是爱学习的群体,这倒不是因为学习这个动作,多么高大,令其神往,而是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企业,如果在决策者的一些盲点上出了大错,会引来灭顶之灾。

 

张总认识我们,就是在战略定位课堂上。

 

战略定位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即便是讲课多年的授课老师,也不一定能在真实的商业中为企业做出实际贡献,对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有把握。其实我们十分清楚地知道,课堂上的内容只能起到普及知识之作用,并不能提高学员的能力。

 

但是,好多学员听课之后,就跃跃欲试,想自己给自己把脉,结果似是而非,花了钱和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作用。

 

我们曾做过一个访谈,问过张总,为什么要找罗盘合作,他的意思是,当时自己回到公司也做了调整,但最后发现,还是要找专业的公司来干专业的事儿。可以想见,张总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更新了自己的观念,这个观念一直发展下去,最后就成了他口中经常说的那句话,我找战略定位公司,是买保险,不是为了具体做什么。当一个老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内心里已经有了决策成本思维。

什么是决策成本?

 

一把手发号施令,投入时间和金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带来的损失,就是决策成本。

 

我们最近跟解家河南菜的解总交流,解总提到,这几年,我们进商场开店,损失了3000多万,因为他们的原有业态根本不应该开进商场,如果开进商场,必须做出重大结构性调整,甚至要启动新品牌才可行。

 

解总所讲的3000万,就是决策成本。

从更大范围角度看,团队的信心和时间也是成本,如果把这些加起来,这一个决策的成本一定远大于3000万。

 

因为种种思考,张总决定和罗盘合作了。

 

罗盘的咨询服务定价当时还比较低,但我们准备近期提价了,200万以下的案子再也不接。

 

二、必须更名

 

李广宇老师:张总,你的品牌名有问题,要改一下

张总:……

李广宇老师:张总,你的品牌名有问题,要改一下

张总:……

李广宇老师:张总,你的品牌名.

张总起身,不想再听。

 

我们似乎听到了张总心里在说,我的第一桶金,就要靠这块牌子,你们一来,啥也没干,就让我改名字

 

但这个决策太重要了,我们不能有一点动摇,哪怕它难如登天。

 

我们心里清楚,命名即战略,一词定天下,只要把名字改了,改一个合适的名字,这个品牌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这就一个决策,咨询费就值了。一旦有了一个适合的好名字,这个名字将会在接下来的一切营销活动中,为大张(当时叫苏锦一号)带来种种好处。

 

大张烙馍村更名前门店图

 

观念一变,市场一片。

这是张总的原话。

 

我们静静等着张总实现这个观念上的惊险一跳。

 

只要张总在经营观念上,实现战略定位所强调的,从内部立场到外部立场的跳跃,名字一定会改,而这一项观念跳跃实现之后,这种观念会引导企业家的种种行为,它不仅会表现在名字的判断上,还会表现在其他各项重大决策上。

 

这一天终将到来,我们相信每一个合作的老板,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观念变革能力最强的天才。

 

经过定位理论这么多年的推广和应用,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创业者,对自己的命名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我们服务的客户,如解家河南菜、大张烙馍村、丰茂烤串、豆神教育、花胶楼火锅、七百岁羊汤、小拜年现包饺子等等客户,都在我们的建议下,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进行更名。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命名问题?

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这个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是打造品牌的关键一步。

 

但是,重视命名问题的创业者数量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少数,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中国老板们,他们对这个问题就表现的十分随意,单从命名角度,除了理想汽车之外,所有汽车品牌的名字,都不及格。有一次解家河南菜的解总当面问我,为什么他们会用这样问题重重的名字?我当时回答说,他们对这些问题不重视。现在想来,我还想追加一个理由——这些老板们在这一个问题上没有判断能力,所以才会这么做。

 

创业者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你的品牌名是切入消费者心智的最重要的信息,命名即战略、一词定天下。

一个懂战略定位的老板,往往十分重视命名问题,比如杜国楹、马云还有段永平;而不懂的老板,经常在我提及命名问题的重要性的时候,一脸的不屑和鄙视,说名字差一点没关系,名字不是决定因素等等,然后我会问一下他自己的品牌名,果然其烂无比。他们会以名字不是万能的等等理由,为自己的烂名字辩护,但不管他找多少理由,烂名字就是一个烂名字,这个名字只能反映出此老板的战略水平不及格。

 

真实的商业确实如此,今日资本的徐新仅仅因为三只松鼠这个名字就知道创始人的水平极高,这让她对三只松鼠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我们的创业伙伴,花胶楼火锅,仅仅因为把名字从港火肴改成了花胶楼就拿到了朋友给的2000万投资。我们是花胶楼的股东,也是其战略定位咨询公司,他们的命名方案是本人提出的,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足以说明问题。

 

张总懂了,决定更名。

 

那要改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我们面前一片黑暗,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黑暗中发出一点光亮。

重大决策,需要一把手和战略导师相互碰撞,命名也不例外。

我们一起想了许多方向,都被否定,张总说,李老师我们一起钓鱼吧,边钓边想。人在自然环境中,精神放松,灵感往往突现,大张这个名字在李老师的脑海中跳了出来,就这个名字。定名大张是在钓鱼的时候做出来的决策。

 

苏锦一号正式更名为大张烙馍村

 

理由只有一个,苏锦一号听上去就像做丝绸的品牌,不适合做餐饮,而大张,不仅跟创始人的姓一致,而且还跟核心产品烙馍的形态一致,烙馍是一张一张的。

 

 

  • 广告语: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

 

好的广告语,要一句话表述战略。

 

大张的店面开在徐州,店铺面积2000平米左右,店内容纳了徐州各地的美食,比如汉蒸全羊、烙馍卷馓子、地锅老公鸡、大席小炒、村里黄牛肉等等。战略就是要发现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如果一个大型餐厅所提供的产品全部来自于徐州文化,那它为食客提供的价值,就是地地道道的徐州味道。

 

我们为此创作了广告语的核心: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

 

有了这句话,大张品牌的产品开发,就有了基本方向,同时,这句话也对内提出了大张的使命,就是不断整合徐州各地美食,加以创新,在一个地方,为徐州人提供一站式徐州美食服务。

 

为此,我们创作了如下广告:

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

都有其特色美食

徐州的特色

在大张烙馍村

一个地方吃遍徐州美食

就去大张烙馍村

大张烙馍村

地道徐州味

 

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广告语要这样创作。

 

第一句话,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色美食,这句话是中国人乃至外国人的固有认知,战略定位理论中,将其称为心智资源,以此开头,我们可以在受众的心智中引发共鸣。我们可以肯定,所有的受众,都会认同这句话,在心里点头、认同。这为广告信息潜入心智,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话,徐州的特色在大张烙馍村,徐州是一个旅游城市,位于京杭大运河中心,常住人口900多万,总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其食客不仅来自徐州市内,也来自市外游客,广告要清楚说明去大张的购买理由,即这里是徐州美食中心。

 

我们可以虚拟一个场景,一个外地游客坐上出租车,向司机询问徐州哪里有好吃的,司机可以这样说徐州的特色,在大张烙馍村,大张的广告不只是说给消费者听的,还是说给传播者听的,我们要把所有的受众,都视为大张的潜在传播者,提前帮助他们设计一句广告语。

 

第三句话,一个地方吃遍徐州美食,就去大张烙馍村,这句话继续强化大张是徐州美食中心的角色,突出强调吃遍,暗示消费者,你不需要去那么多地方体验,在大张店里,徐州美食应有尽有。

 

最后一句话,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落脚在徐州味,做最后的一次重复。

 

四、聚焦当下业态,坚决不做大排档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可以调动的资源就开始增加,这时候大量裹着糖衣的机会,纷至沓来,企业家一不留心,就会被其干扰,偏离原有定位。

 

某一次战略会议上,张总提出有一个做大排档的机会,究竟要不要做,是一项重大决策,如果投入,至少是千万级别的投入。我们迅速行动,实地考察,评估大张的内外环境,以为这个问题提供判断。

 

什么是战略?

战略就是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选择。

选择,即是决策与判断。

 

企业家因为长期居于内部,难以抽身出来从外部乃至从整体上来判断某个重大决策问题,这个时候,外脑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我们会以战略定位的核心原理、沉淀多年的跨行业操作经验以及天然的外部视角,提出我们的参考意见。

 

我们给出的意见是不做大排档,聚焦主业。

理由有5点:

 

1、地理位置不合适;

2、跟原有生意冲突;

3、运营能力不匹配;

4、分兵是战略大敌;

5、疫情可能再次爆发。

 

大张听取了意见,没有在大排档发力,张总在之后的交流上有过感概,如果当时做了,可能就打水漂了。

 

防范战略风险,是战略外脑的应有之义。

 

五、开辟新战场

 

大张的业态极大,动则两千平米的面积,这样的业态,有其自身的属性,做向全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难道原有业态有其局限,只能在徐州发展,大张就没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第一品牌走向尽头的时候,我们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重新运用战略定位,挖掘第二业态,打造第二品牌。

 

战略之道,源远流长;

犹如江河,连绵不绝。

 

当一个品牌在当地做到第一名的时候,一方面要自我攻击,自己给自己革命,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关注外部,要放眼整个产业,开辟第二战场,创立多品牌结构,将企业从天池,带向太平洋。

 

这是我们正在解决的战略课题。

 

大张烙馍村门店图

 

大张烙馍村重大动作调整

徐州在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就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2000多年前,项羽、刘邦在此逐鹿。相传,徐州烙馍就源于楚汉之争时期,被发明作为军粮,此后烙馍逐渐成为徐州一带的主食。传承至今,烙馍已是代表徐州餐饮文化的特色美食之一。如今徐州坊间还流传着烙馍的许多传说。今天,关于烙馍的一场商战,正在徐州餐饮业上演。

 

有品类,无品牌的无奈

 

在徐州,有烙馍这道产品的餐饮门店有很多,但大张烙馍村是最早以烙馍为特色,并以烙馍为品类名(即门店招牌)的餐饮连锁品牌。像很多成功的餐饮品牌创始人一样,大张创始人张宗峰先生将产品至上作为经营餐厅的第一信条。大张成立以来,经营有道,口碑良好,生意逐渐火爆。

 

在商业上,甚至也不止于商业,跟风似乎是永恒的现象。

 

2015年,徐州出现了很多叫烙馍村的餐厅,这一品类的餐厅火了起来。而徐州人只知烙馍村而不知谁才是最好的烙馍村,久而久之,大张将可能泯然于众。作为推动这一品类的大张,并没有享受到先发者的胜利果实,顾客被众多跟风者分流。大张的产品很好,规模也具有优势。但为什么还是陷入红海?在战略定位专业上,这种竞争格局被我们称之为有品类,无品牌,此局何解?当此之时,大张和罗盘携手了。

 

改名:从苏锦1号烙馍村到大张烙馍村

 

罗盘咨询团队在为企业做战略定位服务的过程中,一直将顾客认知调研作为准确定位的最重要前提。访问了大量顾客之后,我们发现大部分顾客只说烙馍村而不提大张的品牌名,而此时大张还不叫大张,叫苏锦1号。

 

我们认为,好的品牌名要么特别像品类,要么特别不像品类,如蒙牛牛奶就属前者,品牌名寓意了品类属性;瓜子二手车就属后者,品牌名与品类形成巨大反差,且瓜子非常具象,易于记忆。而苏锦1号中苏锦虽然寓意了品类,但予以的不是烙馍这个品类,它给顾客的第一感觉很大可能是一个苏州丝绸的品牌,没有很好的与品类关联。另一个层面来讲,苏锦1号的发音也是不利于传播的,至少不如两个字的品牌名利于传播。

创建品牌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个好的品牌名。烙馍本身是一张张的薄面饼,大张这个品牌名自然的寓意了烙馍品类,同时还和创始人张宗峰先生的姓氏契合。因此,我们建议将苏锦1号烙馍村改为大张烙馍村。

 

定位突围: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以品牌代表品类

 

从战略定位专业角度看,品牌的最大价值就是代表一个品类或占据一个有价值的品类特性。而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形势去建立自身的优势定位。

 

烙馍是具有代表性的徐州特色美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徐州人的认知中,凡是名为烙馍村的餐厅就是徐州本地菜,这一广泛认知就是创建品牌的巨大心智资源。而这一资源属于公有财产,谁能成为徐州本地菜的代表,就意味着将这一公有财产私有化了。而大张在当时有品类,无品牌的竞争形势下,就需要率先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成为徐州本地菜的代表品牌,从而突出竞争重围。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这一定位诉求。让大张烙馍村和徐州本地菜关联起来,成为徐州本地菜的代表品牌,即大张烙馍村就是地道的徐州本地菜。最终让徐州人请客吃饭、宴请外来宾朋,首选大张。

 

  • 找到有力信任状:

成为徐州烙馍非遗传承企业

 

有了准确的定位,还需要用具有可信度的证明,去让潜在顾客对你产生信赖。

 

大张在发展过程经营有道,曾获得过很多类似于餐饮名店、xx上榜品牌等相关荣誉,但我们调研发现,这些荣誉竞争对手也有,因此这一点上大张并没有独特的差异性。我们认为大张需要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才能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烙馍的资料,终于发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徐州餐饮文化的特色美食之一,烙馍是徐州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自然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张是徐州最早以烙馍为特色的餐饮连锁,在传承和推动烙馍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如果成为烙馍非遗传承企业,就最能证明你代表着地道的徐州本地菜。

 

承蒙徐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之大张团队的积极推动,大张烙馍村已成为徐州烙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

附大张烙馍村品牌故事:

包括品牌、品类、定位诉求、信任状等要素的完整品牌故事如下:

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

年就餐人次超过180万。

地道好吃,当然更受欢迎。

 

180万的就餐人次是保守统计,实际要超过这个数字。第二年的数字就变成了200万,第三年230万。逐年增加的就餐人数,显示了大张的生意越来越好,形成了热销效应。

 

升级品牌及产品故事

 

后来,我们又帮大张升级了品牌故事,因为竞争更激烈了。

 

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

大张烙馍村,徐州烙馍非遗传承企业。

年就餐人次超过230万。

地道好吃,当然更受欢迎。

 

在品牌故事中加入了徐州烙馍非遗传承企业这一大张独具的信任状,防御竞争。

 

我们还为大张梳理了烙馍的产品故事:

相传,烙馍源于楚汉相争,2000多年来深受徐州百姓喜爱。大张烙馍村传承烙馍传统手工技艺,选用本地优质面粉烙饼,以鲁花花生油炸馓子,烙馍筋道,馓子酥脆。大张烙馍村,地道徐州味。

 

  • 高势能精准传播:

交通广播、高铁站大牌

 

有一手好牌,还需要打出去才能赢。品牌有了好的定位或独一无二的差异性,还需要通过传播,让更多的潜在顾客知道。而最有效的传播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正确的人。

 

信息爆炸的今天,广播是为数不多的有效媒体之一。一个城市主流广播媒体的受众往往是最大的高势能群体,即有车一族。这个群体恰好也是大张的潜在顾客群体。定位落地的第一年,大张投入100万在徐州交通广播做传播。第二年追加100万,达到200万。

 

徐州汇通东西南北,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铁路年客运量超过4000万人次。而高铁站是人流更集中、流量更大、势能更高的传播地点。大张要成为徐州菜的代表品牌,在高铁站做传播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此,我们建议大张要在此投大牌平面广告。大张开创了徐州餐饮企业在高铁站投广告的先河。

 

据张总说,如今有不少到店的顾客问他高铁站的广告牌上就是你吧。

 

  • 公关造势:

连续3年持续赞助徐州伏羊节

 

徐州伏羊节是徐州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当地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建议大张积极参与赞助活动,实现品牌植入。公关和广告配合,可以更好的传播品牌。

 

  • 取舍:

关闭烙馍村之外的门店

 

企业在品牌之路上,不做什么和做什么同等重要。不能强化自身定位的业务,必然会消耗企业资源、分散企业家精力、混淆品牌认知。大张在执行定位之后,整个团队对此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因此,在我们的建议下,大张陆续关闭了一家烤串店、一家饺子馆、一家烤全羊。之后,大张实现了更聚焦的经营,企业的资源、人力都可以全部投入到大张烙馍村这个品牌上,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 定位成果:

大张品牌势能提升,有效应对竞争

 

我们协助大张系统梳理定位后,大张通过更换店面门头、安装店内灯箱、投放广告、开展公关等一系列的战略配称动作,全面执行定位方案。一年之后,顾客调研反映,大张的品牌认知更加清晰、品牌势能明显提升。店面数量没有增加,而营业额显著提升。

 

因租期原因,大张的一家店需要迁址,新址位于徐州人流稀少,商业氛围淡薄的开发新区。但大张新店开业后不久,就实现经常爆满的状态。引流能力显示了品牌势能的影响力。大张新店开业几个月后,陆续有餐饮新店进驻这一区域,其中有一家规模更大、装修更为豪华的门店。更多竞争对手的到来,让人担心的情况定没有出现,大张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所提升。只有成为有价值的品牌,才可以在面临竞争的时候还能有效开创顾客。

 

现在,越来越多顾客在大张用餐之后还会专门购买烙馍馓子礼盒,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我们建议大张在烙馍馓子礼盒上也应呈现品牌故事及产品故事,让其成为传播品牌的一个个广告位。

 

 

战略定位在1969年被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提出之后,约半个世纪以来,帮助了西南航空、IBM、百事可乐等众多美国企业取得成功。2001年,定位进入中国后,帮助王老吉、加多宝、东阿阿胶等品牌取得巨大成长。

 

定位不仅是一整套创建品牌的理论体系,它还是一门实践的学科。10年来,罗盘战略定位的核心团队一直从事战略定位的实践和研究,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战略定位咨询服务。我们将在合适的时机,陆续推出所服务企业的定位案例,以期我们的客户及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能从中得到启示。

 

 

 

 

创建时间:2025-11-11 17:10
浏览量:0
首页    大张烙馍村:一动不如一静,把战略风险消灭在摇篮里